法坛快讯(2023年4月1日-—2023年4月30日)

2023-05-31 来源:四川诚谨和律师事务所 作者:卢新宇(整理) 浏览:337

  一、司法与仲裁

  1.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典型案例

  4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典型案例。立足检察职能,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农资安全犯罪。2022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农资犯罪179件313人,提起公诉465件843人;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案件99件112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76件85人。

  该批典型案例分别是:王某某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谢某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非法经营案;龚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张某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化肥,假冒注册商标案;柴某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5件典型案例涉及到农药、兽药、种子、化肥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参与农资安全领域综合治理,能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的积极作为。在王某某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中,被告人王某某在未取得种子经营资质的情况下,将自己种植收获的“希森6号”马铃薯商品薯装袋后冒充“希森6号”马铃薯种薯向农户销售。结果种植后,少部分种子没有发芽,部分种子生长过程中出现植株发黄、根部发黑腐烂和地下薯块腐烂现象,经认定,涉案种子造成农户损失47万余元。陕西省靖边县检察院以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罪对被告人王某某提起公诉,2022年8月30日,法院判处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六万元。同时,针对案件反映出的当地种业生产、销售行政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执法薄弱环节,检察机关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助推行政监管机制更为完善。

  “在办理危害农资安全犯罪案件中,检察机关坚持以司法办案为中心,依法严惩危害农资安全犯罪。同时,注重加强对下指导,不断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并以协同保护为原则,持续加强跨部门协作配合。此外,还大力开展法治宣传,加强以案释法,提升农民群众的防伪意识。”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依法维护农资安全,促进种业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典型案例目录

  (1)王某某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

  (2)谢某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非法经营案

  (3)龚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4)张某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化肥,假冒注册商标案

  (5)柴某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2. 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 公安部公布10起典型案例

  公安部在4月19日公布了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支持全面创新10起典型案例。

  打击盗录传播院线电影犯罪典型案例。2023年1月,浙江、辽宁、山东省公安机关紧密协作,在版权管理部门大力支持下破获“1·25”盗录传播春节档院线电影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捣毁涉案非法网站、App、网店32个,查获盗版《流浪地球2》《满江红》等电影45万余部。

  打击侵犯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犯罪典型案例。2022年8月,北京市公安机关根据网上摸排线索破获“8·18”制售假冒北京环球度假区文创产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打掉制假工厂2处以及利用互联网售假团伙5个,现场查扣仿造的哈利波特“魔法袍”、围巾、衬衫等文创产品4.6万件、假冒商标标识7.7万件。

  打击制售假冒品牌化妆品犯罪典型案例。2023年1月,吉林省通化市公安机关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破获“7·11”制售假冒品牌化妆品案,打掉一个租用民房设立生产窝点、使用假冒包材加工生产假冒国内知名品牌化妆品、通过网络对外销售的犯罪团伙,捣毁生产加工窝点2处、销售窝点3处,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现场查获假冒品牌化妆品6.6万支。

  打击妨害地域特色经济发展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2022年9月,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破获“9·20”制售假冒品牌滑雪设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捣毁生产、仓储窝点8处。

  另外5个典型案例为打击侵犯高科技设备专用软件著作权犯罪典型案例、打击侵犯农产品地理标志犯罪典型案例、打击利用直播带货售假犯罪典型案例、打击制售假冒品牌消防产品犯罪典型案例和打击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犯罪典型案例。

  3. 最高检水利部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保护黄河水安全典型案例

  4月12日上午,首届服务保障黄河国家战略检察论坛在郑州举行。会上,最高检和水利部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保护黄河水安全典型案例,体现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实践成效。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包括青海省尖扎县检察院督促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等11件,其中刑事检察案例2件,公益诉讼检察案例9件。

  最高检有关负责人介绍,案例深入贯彻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聚焦防洪安全、水资源保护、滩区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黄河水安全领域问题,依法严惩非法采砂等严重危害黄河流域生态及河势稳定的行为,形成法治震慑,为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本次有8件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均是在诉前推动问题解决。如四川省红原县检察院针对行政机关未及时对河堤毁损问题履行管护职责,致使河道堵塞影响行洪安全问题,依法提出检察建议,促其及时修复毁损河堤。检察机关坚持“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的监督理念,充分发挥诉前磋商、检察建议等程序优势,促进行政机关自我纠错、依法行政。

  河湖治理涉及的部门多、领域广、原因复杂,工作难度大。检察机关重点针对多部门职责交叉、协调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发挥行政公益诉讼督促协同作用,推动各方落实职责。本次发布的案例体现了检察机关、水利部门依托“河长+检察长”等机制,及时发现黄河保护治理问题,协同履职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如河南省检察院针对跨省浮舟侵占黄河干流河道问题,纵向一体指挥、横向协同配合,推动9组浮舟全部拖运上岸、3300吨钢铁全部清理完毕,行洪安全隐患得到有效解决。

  二、金融与证券

  1.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的通知》

  为优化信托公司跨区域经营模式,促进信托公司改革转型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4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共八条,以合理布局、分类施策、宽严适度为原则,规范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一是综合考虑当前信托业发展实际与改革转型需要,明确信托公司异地部门设置与管理要求。二是严格禁止信托公司设立异地管理总部,已设异地管理总部的信托公司按要求有条件保留。三是明确信托公司属地银保监局与异地部门所在地银保监局监管职责。四是合理设置整改期限,要求相关信托公司稳妥有序开展异地部门整改等工作。

  《通知》的发布实施,切实弥补信托监管短板,有利于促进信托业规范健康发展。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加强信托公司监督管理,着力提升信托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决策部署,4月14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围绕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任务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聚焦农业强国建设重点领域、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三农”领域保险服务质效、强化监管引领等四个方面提出十五项工作要求。

  《通知》指出银行业保险业要聚焦农业强国建设重点领域。优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各环节金融供给,积极服务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探索金融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有效模式,强化对种业、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等关键领域的金融支持。助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积极投入乡村产业振兴,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综合平衡融资模式,持续改善农民工等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

  《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机构服务体系,深化银行机构内部专营机制建设,加大涉农金融内部资源倾斜力度。针对涉农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首贷、信用贷以及中长期贷款,提升涉农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强涉农信贷的贷后管理,防范涉农信用风险,避免过度授信、违规收费等行为,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通知》要求保险公司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拓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业务覆盖面,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研发符合农民需求特点的人身险产品。提升涉农保险承保理赔效率,努力做到“愿保尽保”、“应赔尽赔”、“快赔早赔”。

  《通知》要求持续加强监管考核引领,稳定增加涉农信贷投入。明确了涉农信贷、县域金融服务、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脱贫地区金融供给、粮食重点领域信贷等考核监测目标。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做好监测考核工作,优化涉农金融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涉农信用信息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涉农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加强试点探索和示范引领。

  3. 证监会印发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4月16日,证监会在官网发布消息,证监会于近日制定了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对全年的立法工作做了总体部署。

  证监会表示,划定2023年立法工作,是为进一步做好2023年证券期货监管规章等立法工作,完善证券期货监管法律实施规范体系,加强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依法推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具体来看,证监会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中,列入“力争年内出台的重点项目”共8件,“需要抓紧研究、择机出台的项目”有5件。

  一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其中,“力争年内出台的重点项目”5件,包括:制定《证券公司业务资格管理办法》《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修订《股票期权交易试点管理办法》《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需要抓紧研究、择机出台的项目”5件,包括:制定《证券期货业信息技术系统服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退市管理办法》;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二是贯彻落实期货和衍生品法相关要求,做好法律制度衔接,其中包括“力争年内出台的重点项目”3件,即修订《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

  除了上述规章项目外,2023年证监会还将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做好《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积极推进《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条例》立法工作;配合有关司法机关做好证券期货领域相关司法解释制定、修订工作。

  三、社会与民生

  1.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月21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有关规定,经国务院同意,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林草局等部门印发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制定实施《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的具体行动。《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为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规划》提出到2025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等方面取得突破,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展望2035年,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美丽中国水生态环境目标基本实现。

  《规划》分为四个部分,共包括十二章。第一至三章为第一部分,主要是概述水生态环境保护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和战略机遇,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等具体要求。第四至六章为第二部分,主要是明确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和三大片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布局,通过重要水体落实落细保护要点。第七至十一章为第三部分,从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生态产品、巩固深化水环境治理、积极推动水生态保护、着力保障河湖基本生态用水、有效防范水环境风险等五个方面明确规划的重点任务。第十二章为第四部分,主要是从组织实施、法规标准、市场作用、科技支撑、监督管理、全民行动等六个方面明确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了《规划》重点任务措施清单,指导督促各地抓好落实。同时,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全国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通过分析预警、调度通报、独立调查、跟踪督办相结合的方式,压实相关方面主体责任,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农业农村部部署2023年严厉打击 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行为专项执法行动

  为贯彻落实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4月25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决定自2023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开展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行为专项执法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范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活动,严惩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专项行动主要包括三项任务:一是强化栖息地监管。依法落实对辖区内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监督管理职责,严厉查处非法猎捕、擅自引入外来物种等破坏水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行为,清查自然保护地内各类繁育利用水生野生动物活动。二是严打非法经营利用行为。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物种的执法监管,依法严厉查处未经批准或超期限、超范围经营利用,未按规定使用水生野生动物专用标识,以及伪造、变造、买卖、转让、租借水生野生动物相关许可证件、专用标识等非法行为。三是规范繁育展演活动。全面清查水族馆、海洋馆等水生野生动物繁育展演场所,重点核查鲸豚、鲸鲨、海龟、斑海豹等重点物种在养情况,严肃查处种类、数量超过许可证记录等行为。同时,专项行动期间开展“水野执法记者行”活动,邀请有关媒体记者,随行执法、明查暗访、暗查暗访,深挖违法违规线索,组织集中宣传报道,加大问题曝光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警示教育作用。

  通知强调,开展专项行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各级渔业渔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坚持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充分发挥信息化监管作用,以最严厉的执法、最严格的管理、最广泛的监督,保障水生野生动物各项保护管理制度落实落地,切实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两部门:每局剧本娱乐活动结束后必须进行一次防火巡查

  2023年4月19日,国家消防救援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了《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消防安全指南(试行)》。

  《指南》旨在明确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有关消防安全要求,强化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指南》从消防安全基本条件、消防安全管理、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可燃物安全管理、安全疏散管理等方面做出规定。

  《指南》提出,每局剧本娱乐活动结束后必须进行一次防火巡查,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全面防火检查,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检测。营业结束后,应当对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并切断非必要电源。密室逃脱应当为消费者配备对讲机、定位器(具备蜂鸣警报发声功能即可),确保发生火灾事故时能够快速定位搜救被困人员并及时安全疏散。密室逃脱应设置一键启动全部开锁功能,发生火灾时能将场所内所有密码锁、电子锁、门禁系统一键全开。

  4. 财政部:赴艰苦地区就业、服兵役的贷款学生可申请还款救助举措

  4月21日15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23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介绍,2015年开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对于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经济收入特别低的毕业贷款学生,如确实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可向经办机构提出救助申请,提供相关书面证明,经办机构核实后,启动还款救助机制为其代偿应还本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能与国家助学贷款联动的资助政策,这些政策协调配合,能更好地形成合力,缓解贷款学生后顾之忧。

  一是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就业贷款学生,实行贷款代偿。鼓励应届毕业的贷款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财政拿钱,对这些贷款学生予以贷款代偿。

  二是对服兵役的贷款学生予以资助。支持贷款学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应征入伍服兵役,投身国防建设。中央财政帮助符合条件的贷款学生偿还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等一系列政策协同发力,既照亮了千万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又引导贷款学生把个人就业与国家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人生梦想。

028-6199 739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蜀西路46号盛大国际7栋1单元401

2019 四川诚谨和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12009100号

技术支持:律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