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网传,根据2020年年度考核最新数据,成都市共有执业律师15660名,律师事务所815家。与同期全国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数量比较,成都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规模,已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全国各大城市第5位,成都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已经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从这资料看,成都律师的发展应该很好。其实不然,硬币存在另一面。
在成都815家律所中,不足10名执业律师的律所432家,占比53.01%;10—30名执业律师的律所268家,占比32.88%;即成都律师30人以下的中小型律所共有700家,占全市律所数量的85.89%。另有30—100名执业律师的律所30家,100人以上的所仅有20家。
律师事务所规模小、业务传统,一直是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管理层的痛点。做大做强是他们的梦想。
成都律师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律师一样,大大小小的律所,一直以来都处于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之中。
中国律师的历史很短,因此没有百年老店。
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困惑。
笔者讨论的不是律所建设。律所建设有司法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操心,党建团建,政治站位,一样都不会少。笔者在这里只是想讨论一下作为法律人的律师的个体建设和发展愿景。
律师作为一个职业,当然是有门槛的。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司法机关那里领到了一本印有国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说明你的法律专业水平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你也有了追梦的基本条件。
但是,初心和愿景再好,梦还得靠你自己去做。
二
成都律师这个群体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律师群体一样,青年律师是这个群体的主力军。青年律师的共同特点是受过良好的法学教育,理论基础好。这个群体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精力充沛,干劲十足。
同样,这块硬币也存在另外一面。
我认识一个大学法学院的副院长,事务所一直想从他们法学院招聘律师助理。路线图是请法学院安排学生到事务所实习,通过实习阶段考察后聘用几个优秀的青年才俊做律师助理。
前前后后来了几批学生,但没能留下一个来。到事务所实习的学生中不乏优秀人才,但是到事务所来实习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而是由于学校的安排,并且毕业必须要有实习这个考核硬指标。所以,他们不得不来。人虽然来了,但是未免有些勉强。他们中有的人每天认认真真地做着“考公”准备,也有人踏踏实实地在准备考研。打算毕业后从事律师职业的,真还一个也没有碰到。
一次与副院长酒过N巡后,我醉眼朦胧地对他说,“你能不能够给我推荐点靠谱的学生过来实习”?他也醉眼朦胧一脸诚恳地看着我,“说实话,愿意做律师的学生,都是没有办法才选择走这条路”。
有点逼良为娼的味道,我唯有一脸苦笑。
我们事务所曾经招聘了一个女律师助理,当初她可能是考公考研都无望,学校又规定限期离校要锁寝室门的情况下,才心慌慌地在58同城上发布了求职信息。到事务所应聘面试时,信誓旦旦地对我说要与事务所共同成长。谁知夏去冬来,才几个月的时间,新一轮公招开始,这个女律师助理三天两头不见人影,请假电话是有的,她会在电话中告诉你,自己正在某法院参加面试,或者正在某检察院大门前排队准备参加干警招聘考试,今天就不来上班了,需要请几天假。
参加考试不提前请假,搞突然袭击请“霸王假”,对她来说都是小case,唯有进入体制内才是“悠悠万事,唯此唯大”。
后来我认真看了一下她的简历,从家庭地址和考入大学前就读的学校来看,她应该是来自川内某个偏远的农村。像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能考进大学已经是全村人的骄傲,大学毕业再进入体制内吃国家饭,那就是祖宗八代的荣耀。一般来说,他们也清楚,在这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钻地洞的拼爹时代,即使立下“活着要进中南海,死了要进八宝山”的远大理想,那也是空了吹,温水煮青蛙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三
其实,成都律师,也并非都是法学院校的毕业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无可奈何地选择这个职业,还是有把律师职业作为自己雄心勃勃人生选择的青年才俊,虽然这不具有普遍性。
N年前,司法行政主管部门一个朋友,听说我有自己开所的打算,就替我介绍了一个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与我认识。这个女律师很优秀,遗憾的是我们缺少机缘走在一起。但是我很佩服她,专业功底好,有正义感,低调,机敏沉着。是块当律师的材料。办事务所不久,她就干了一件当年在成都律师圈子里引起轰动的案子。
那年月农民种地不像现在不交税国家还有补贴。当年农民种地除了要交农业税,还要给生产队交提留款。有一个贫困县因为提留款过重并且违反有关规定,上千户农民到县法院去起诉县政府。县法院不敢受理,农民们在当地县里也请不到律师。不知他们通过什么渠道来成都找到了这位女律师。这位女律师顶着烈日奔走在田间地头,一笔一笔核对提留款凭据,一个一个地签订授权委托书,费了好大劲终于在当地中级法院把案子立起。
案子立起了,并且是在当地的中级法院,县领导慌了神,赶紧跑到省里来找有关领导告律师的状,说当地农民跑到成都来请了个Y律师告政府,影响了社会稳定。律师之所以是Y的,因为这个律师以前是下岗工人,后才当的律师。
在某些话语环境里面,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都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为此省里一个电话打到了司法厅,司法行政主管部门立即把这个律师和事务所领导叫过来一席语重心长,坚决要求事务所与当地告状农民解除委托代理关系。这个事务所领导很有心机,说是解除委托代理关系工作量太大,只有让接受委托代理的律师慢慢去处理,实际是打了一个太极。司法行政部门的领导也不是吃干饭的,到了每年一度的律师执业证年检时,这个事务所的《执业许可证》一直拖着没有审下来,事务所里其他没有代理这个案子的律师业务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南方周末》的记者余刘文为这个案子专门写了一个整版的报道《为了吃饭的权利》。
一次我和处理这个事情的司法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无意间谈到这个案子,这位领导语气坚定地说:“中国只有政法学院,没有法律学院。政法政法,政治在前”。
这位主管领导说的是对的。
那位律师的代理工作也是对的。
都是对的,我瞬间无语。
所以,律师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
四
成都律师,与其他城市的律师圈子一样,有二八定律,也有中秋节礼品盒月饼那样的过度包装。当然,也有给自己准确定位的——“我就是一个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商人。”
还是在58同城上面看见一个成都的律师助理求职信息,该求职者豪气冲天,说自己毕业于某著名法学院,正在一个律所实习。有关系有案源,只是没有证,需要找一个愿意出证合作的律师合作,并且申明想找律师助理的大咖请绕道。
这种性格的青年才俊如果进入到我们成都的律师圈子,我认为早晚会把这锅本来就有不少耗子屎的汤弄得更加鲜味。
还没有入行的青年才俊都如此赤裸裸地毫不修饰,先出道的实力派律师也不落后。在成都,除了自己开事务所当老板的以外,就是授薪律师和提成制律师。
有律所招聘授薪律师助理,工作范围除了前台值班,打印材料,粘贴报销票据外,还包括了接送主任孩子等工作。
我以为自己老眼昏花看错了招聘启事,但确实是看了半天,就没有看出来这种工作范围的岗位,还有必须持有法律职业资格A证的必要?
还有一个律师开的一家事务所,可能主任的孩子大了不需要接送,招聘启事有“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仔细看下来,比较时髦的计划之一是自由度比较高的远程居家办公模式,管理费用是每天10元钱。把年收取3600元挂证费的把戏玩得如此清新脱俗,我也是醉了。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成都律师这个圈子也不例外。
五
说了我们成都律师圈子那么多的糗事,我想还是说说律师这个职业本身。虽然我在成都执业也小有30年,但是说心里话,律师这个活儿要想干好也真不容易。尤其是刚刚出道的新人,办案经验不足,缺乏足够的案源,生存压力会很大。但是,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心,能够坚持下去,我相信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成都815家律所中不足10名律师的律所有432家,占了成都律所的50%以上。作为新人如果进入了这样的小所,首先要找到一个能够给你开工资并且愿意带你的师父。这样你的生存问题解决了,还有学习实务的机会。
当然,如果能有机会进入有团队的律所,事务所给你授薪,给缴纳社保,进入这样的律所,应该是你执业生涯中的一个机会。
虽然说多数情况下律师都是单打独斗,但是团队的力量总比个人强。而且团队律师的实务类型会更多,个人成长空间也会更大,尤其在没有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时期,处于法律职业鄙视链末端的律师,执业过程中更需要团队的智慧支持。
在成都做律师,机会很多,其实还是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