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轮着我去营部取报纸,在接近营部时,突然看见前面的路上有条蛇,吓的我横扛着枪大叫着几步就窜进了营部,林营长笑坏了。后来才知道其实那是条死蛇。(头图下小灰字)
光荣与梦想----重回磨刀石(三)
我和战友在磨刀石镇上一个小旅馆里就这样一边躺着一边闲聊着。实在是太疲倦了,聊着聊着,还没有洗澡的我们,竟然迷迷糊糊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一看时间,才凌晨四点多钟,已有人赶着牛车去下地,镇上的小贩们也开始出摊。我和战友简单洗了洗脸,决定先到镇上四处看看,寻找记忆中的磨刀石,然后再去登“老龙头”,看看我们构筑的野战工事。
在这个小镇的街上自由自在地走着,寻找着青春的记忆,心情特别激动。
小镇的街道布局与过去比较,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从小镇南边穿过的磨刀石火车站,依然是开放式的,站台很小,蜿蜒的铁轨任人跨越。镇上的土坯房基本没有了,大部分都是砖瓦平房,也有一些不高的小楼。与我们部队当年在这里驻防的时候比较,磨刀石镇至少扩大了三倍。就连过去我们在“老龙头”下进行“单兵掩体土工作业”训练的荒坡上,也盖起了一排排的红砖房。镇上的人虽然增加很多,但是感觉经济并不繁荣。小镇上没有一个像样的饭店和宾馆不说,甚至连街道也非常不整洁,随处可见一堆堆的垃圾。小巷里,污水横流。这样的情景倒是与从前的脏、乱、差保持着一致。小镇南边穿流而过的磨刀石河从前水很大,如今却完全干涸了,河里全是淤泥垃圾和疯长的野草。
从小镇的基础设施来看,镇政府的财力很是拮据。紧靠火车站的“磨刀石大广场”,怎么恭维也不能称为广场,没有任何市政建筑,就是一块空空荡荡的水泥坝子,镇政府的办公楼就尴尬地蜷缩在广场北面。
小镇现在这个模样是我们来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细细想来也很正常,磨刀石镇本身没有什么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也没有像样的工业。镇上居住的基本上是当年从山东移民过来的农业人口。当年是为吃饱肚子移民到这里,现在肚子肯定是吃饱了,但农业经济对促进小镇的繁荣作用就很有限了。
(从三里地眺望“老龙头”,图片中依稀可见当年演习挖的反坦克壕。胡孟宁 摄影)
如今的磨刀石,仍然是军事价值大于商业价值。
就这样,我们在小镇上不停地走着、观察着、思考着、不停地拍摄着。不知不觉走到了小镇东面的“老龙头”山脚下。我和战友决定去爬“老龙头”。
(重回魂牵梦绕的磨刀石老龙头,青春不再,岁月如歌。)
“老龙头”其实并不高,海拔不到1000米。山坡表面是厚厚的泥土,但是下面全是岩石,而且非常坚硬,这让当年在山上构筑野战工事的我们吃尽了苦头。还有,黑龙江的山通常没有四川的山高大险峻。四川的山有一个特点,就是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再高的山上,也能找到叮叮咚咚潺潺流动的溪水。在黑龙江就不是这样,山不论大小高矮,很难找到流动的山溪和泉水。“老龙头”也是这样,山上没有溪流,泥土很干燥,没有高大的乔木,仅有一些人工种植的落叶松、柞树和低矮的灌木杂草。
岁月不饶人。当年我们爬“老龙头”,从山脚下到山顶上的最高点,也就二十分钟,今天我们却用了一个多小时才爬到山顶。
在老龙头顶峰,当年我们修筑的野战工事尚在,战壕虽然杂草丛生且有垮塌,但弯弯曲曲的战壕中单兵射击掩体和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火力点依然可辩。
(这是当年我和战友们在“老龙头”顶峰修建的战壕,如今杂草丛生已经垮塌,战壕边上的柞树粗壮茂密。)
山风吹拂着,松涛阵阵,站在老龙头主地堡顶上,磨刀石、三里地我们曾经的营房都清晰可辩。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记得当年这个地堡浇筑好后,我们要搬些石块和草皮盖在地堡顶上做伪装。那天,我刚搬起一块石头,突然看见下盘着一条蛇,那花纹极为艳丽,它昂着头吐着信子鼓着眼眼看着我,当时我吓得大叫一声扔下手中的石块飞一般跑到地堡顶上。正巧林殿中营长到阵地上来工作,见我窘态,哈哈大笑,从此知道了我的软肋。
(“老龙头”顶峰最大的火力点,是我当年和“老班长”陈明松用柳条筐抬着水泥修建的,至今依然坚固如初。胡孟宁 摄影)
后来到木兰县小兴安岭修战备公路时,我们连队的帐蓬搭在森林和草地边,林子里的狍子和其它动物经常会跑到草地边饮水,所以我们去营部取报纸和信的时候,都会带着枪。那天轮着我去营部取报纸,在接近营部时,突然看见前面的路上有条蛇,吓的我横扛着枪大叫着几步就窜进了营部,林营长笑坏了。后来才知道其实那是条死蛇。原来林营长知道那天我们连队的通讯员是轮着我去取报纸,他特地让营部通信员把那条死蛇放在那里吓我的。前年春节我去商丘看望他,聊起这事,首长笑得象个孩子……
(前年春节,我和战友专程前往河南商丘市去看望分别多年的“林三号”老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