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政读书是怎样的体验?

2018-06-04 来源:四川诚谨和律师事务所 作者: 浏览:1015

  编者按:诚谨和律师当中有西政教育背景的占绝大多数,这是由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对西政毕业生的偏爱造成的。作为事务所的少数派,编者就是想听听这些西政的是怎么“夸”他们学校的,于是在今年的“毕业季”向诚谨和律师中的西政人发出问卷——在西政读书是怎样的体验。没想到,这些平时忙得脚不沾地的律师们会如此认真的对待这个“非法”题目。

  胡焱杰 2006级国际法学院(研究生)

  从研究生入学到毕业再到为方便执业而居住学校,我在西政老校区呆了五年多的时间;回到成都执业后,常去重庆出差,但即使从大门口经过,也未踏足老校区半步,学校整体搬入新校区,熟悉的建筑还在,那些熟悉的场景已不见,西政老校区成为一个历史的概念,而历史用于回忆太过感伤,不如就让它静静的在那里,不去打扰为好。最近范博士要求回答“在西政读书是怎样的体验”,静坐了好久,才串联起当年的一些点点滴滴。

  首先想起的是一食堂、卧牛石和庆湘园。一食堂早晨的小面,中午的冒菜和泡椒莲白炒猪肝,晚上的馒头均是我的最爱。作为一个南方人,如此热爱面食,也是较为少见;哦,晚上若要加餐,四号门外还有鸡蛋灌饼。隔壁宿舍班长是山东人,对门宿舍几个河南哥们儿,一致认为我祖籍铁定不是四川、重庆,甚至还翻出姓氏来源的资料进行过考证。卧牛石在我读研的时候,已经是个历史,曾经餐饮发达,后被拆迁,很多本科就读老校区的同学经常一起回忆那里的米线、烧烤,权当是精神加餐。庆湘园是朋友们聚会的场所,一旦出现有人生日、恋爱、通过什么考试、拿到奖学金等喜庆事件,多半提议庆湘园喝一次,那里是中餐和汤锅,没有火锅,挺符合来自五湖四海胃的要求。

  吃饱了、吃爽了以后,那还得学习。西政从本科开始,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或压力就挺大,毕竟有那么多证书要考,而法学的系统思维也不是课堂上的教材能够建立的,况且,很多同学还有各种高远的目标,那就看书呗。当年可没有那么发达的网络、数据库和电商,加之当时新老校区同时运行,新校区的图书馆带走了大部分藏书,经常在图书馆查到某书在老校区就是一孤本,还被借走;于是,博览书店和中法图成了我们的二图书馆。博览书店的老板据说是当年本是来西政求学的,后来发现校内图书馆供应的书籍无法满足同学们的阅读需求,而外面的书店又少有符合同学专业要求的专著售卖,于是干脆辍学成为书商;他做书店是很用心的,无论你什么专业,需要谁的书,只要去他那里,给他提个大概,他就告诉你在架上哪个位置,甚至于购书者不能提供完整信息的图书,他都能把信息补全并找到;最夸张的是,某些专著的译作,他还会就哪个译者的版本,哪个出版社的版本较好提供意见。如果碰到确实小众或者缺货的图书,他会让你留下电话,很快就进货了通知去取。中法图店面大一点,国营的,经营没那么灵活,但胜在硬件环境好,有的大部头就直接在店里阅读也无妨。也不知道搬入新校区后,博览书店还在不,又或者现在电商发达了,电子书发达了,博览书店还有生存空间不。

  法学的学习,除了自身的知识储备,讨论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经常是两个同学就一个问题启动讨论,然后讨论着讨论着,就成了辩论,接下来就是一群人的激辩,往往并不是简单分成正反两派,总会出现第三派站在居中位置对正反的某些观点均进行批驳的,这第三派颇有法官风范——当然,这部分同学现在还真大部分成了法官。有些同学,还会一边听辩一边记录,下来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各种观点——于是,这部分人大多留在学校,成了老师。

  听讲座也是同学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当时老校区最高规格的讲座都是在岭南厅举行的。岭南厅有讲座,坐无虚席是常态,坐不下就蹲过道,站门口。我在学校的几年,老鹤同志正火,来过几次都是如此场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老鹤人可以来,不过讲座是需要层层审批的,然后审批环节一拖或者怎么的,也就没有了他的讲座,学生们颇有情绪,但也就是私下聊聊(这个时候还是会有辩论,关于老鹤观点的是非对错,以及是否应该让老鹤发声的辩论),突然有一天有个知名教授就发表了一个公开信,批评这种讲座还要审批的制度,再后来这个教授也离开了西政,离开了重庆。据说这个教授还对西政老校区并入新校区一事,也发表过反对的意见。

  当然到最后,西政两个校区还是合并了。现在的西政就是在渝北一个校区,那里也有一个毓秀湖,湖边也有一只独角兽;图书馆很大,宿舍条件很好;食堂里边出现了网红爆款窗口;大峡谷和罗马广场是新的老校区以前没有的“景点”;清晨校园里的读书声,夜里宿舍的激辩声仍然在,讲座也是经常有的;老鹤同志和他的朋友们没有出现过,很少有教授再公开发表和学校不同的意见;道路两旁06年栽下的小树正在成长;一切和老校区差不多又不一样。

  孙晓玉2002级法学院(本科),2006级法学院(研究生)

  从拓荒开始的大学生活——我的大学记忆不是从师兄师姐的迎新而是从一片荒芜的光秃秃的刚翻过的地开始的。西南政法渝北校区终于赶在2002年10月建好了,我们这一届新生便是新校区的拓荒者。没有想象中的大学里的绿树成荫,没有想象中令人敬畏的图书馆,当时的图书馆在食堂的三楼,完全体现了知识是精神食粮。仅有的就是宿舍、食堂和教学楼。去校外采购生活用品都需要经过一段小土坡,在一排乱七八糟的小卖部购买。不过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离开高中的高压环境哪里都是天堂(当然后来证明这是假象,很少有人在大学还会一天上十节课),舒适的宿舍(据说是全重庆最高配置,每当我们一说有空调总会引来别人艳羡的目光)三块五的食堂套餐都抵消了那些不便。当2006年离开新校区,去往沙坪坝校区读硕士之时,兴奋与伤感交缠,毕竟这里有走过的到处是碎石的操场,有经常去看夕阳的大峡谷。

  沙坪坝校区虽然很小,相较于新校区却明显更有底蕴。来到这里,才切实感受到了大学的气息,即便我们的住宿条件急剧下降。在这里经历了2008年512大地震。现在都还清晰记得在羽毛球场,大家带着自己的家当,席地而睡的场景。

  约在2013左右,还特意去了西政,新校区一片欣欣向荣,曾经全是一颗颗新种的小树已经郁郁葱葱,也有了气势十足的图书馆,岁月的痕迹让它更有魅力。西政见证了我人生中七年的青春时光,如果不问起,我已经好久不曾想起2002年站在西政校门口的自己。

  王婷 2004级法学院 (本科),2008级法学院 (研究生)

  如果时间倒回,大概还是会选择西政吧。习惯漫步在校园一角,偶遇背单词的某某,彼此会心一笑;喜欢在图书馆门口,和做清洁的大姐闲谈起,马基亚维利的君之道;也乐意带着小马扎挤进教室里,一一阅读前排占座的各种小纸条;或者随意钻进一间自习室,摆一个水杯,然后趴在民法教材书的某一页上,就着春风呼呼睡大觉。时光倒流至十年前,你在天台楼顶遇到晒太阳的,也许是我;你在林荫道上遇到一路小跑赶着听讲座的,也许是我;你在小小打印店里遇到偷偷摸摸复印师姐考试笔记的,也许是我......

  当然,西政的学风,确实以严谨务实著称,如果你不是我,你大概是那个在课堂上勇敢向老教授公开发起诘问的家伙,大概是那个在宿舍里埋头苦读知识产权的家伙,大概是那个课后追着青年老师讨论刑法案例的家伙……

  读书在西政,和所有大学校园一样,这里的学子也辩是非黑白,也谈诗和远方,却也和别处不一样,毕竟,歌乐山下的灵魂,多少与正义有关,也许出于信仰,也许怀抱理想。你若要问我,在西政有什么特殊历练,我隐约答不上来。只是聊起西政,情不自禁嘴角上扬,心底满溢着温暖。而后庆幸,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倒影在毓秀湖面,摇曳在笃行楼前。而后感念,道别母校多年,初心仍在,不辱校训,堂堂正正栖身人世间,清清白白游走方寸里,如此,便不枉自诩“西政人”罢......

  杨菲菲 2004级法学院(本科),2008级民商法学院(研究生)

  本科、研究生,在西政的七年,是用一堂堂妙趣横生的法律课,一个个才华横溢的法学家,一场场人气爆棚的讲座,一次次精彩纷呈的辩论赛堆砌起来的。纵然已离校多年,但西政精神已经融入骨血,那便是自强不息的志气和厚德笃行的价值观。

  蒋琴 2006级经济法学院(本科),2010级民商法学院(研究生)

  回忆是在罗马广场早晨那环绕的晨读声,是北园操场上夜光下奔跑的身影,是期末复习时路灯下的浪漫缱绻……在这里,接受法律精神的熏陶,养成了严谨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最终建立起终生受用的法律思维方法和体系。

  帅然 2008级法学院(本科),2012级国际法学院(研究生)

  范博士说今晚回忆青春特别有意义。

  是啊,低头是一排排飞速跳动的键盘,抬头是一排排专业法律书籍,伴随着有些强烈的灯光,随手再摸模嘴角冒起的几颗不再青春的“痘”,蓦然想起那无数个查资料、看案例、写论文的夜。那里有我的母校“西南政法大学”(SWUPL,现在流行个新的称呼“石瓦坡”),有指导我挑战未知、超越自我的导师;有互相嫌弃互相鼓励的老友;有桌凳间距永远不适合的三教,永远都要迷路的四教和不定时换名的五教;有传说中因太奢侈只建了一半的图书馆;有中西式结合的毓秀湖;有充满神秘气息的司法鉴定中心;有山寨罗马斗兽场的音乐广场;有班级烧烤聚会必去的大峡谷;有名字各种排列组合的三大食堂;还有走过七年两旁树木已经郁郁葱葱的“绝望坡”......

  我想我的青春是属于这里,属于这个充满酷热与湿寒、躁动与深沉的山城法学院校。在这里,我为免于军训窃喜过,为背诵法制史哭泣过,为室友的生日惊喜感动过,为贪恋冬天的被窝放弃课程懊悔过,为备战司考拼搏过,为看懂英文案例奋进过,也为毕业后的选择迷茫过......

  写到这里大概因为夜幕太深而思绪模糊,脑中闪过十年前的画面:2008年一个艳阳天,一位来自震区的女孩,拖着一只硕大的行李箱,站在写着“西南政法大学”五个大字的白色石头前,她在这所学校的朋友们不断打来电话:“在哪个门啊,来接你”......她也不知道是哪个门,只记得是地势最平坦、最笔直、摆满很多花花草草的那道门......

  王孝甜 2010级外语学院 (本科)

  犹记得大一开学到西政报道的情形:西政“专车”在罗马广场前停下,一下车我的行李就被志愿者师姐“抢走”,不到15分钟就领我完成了报道手续并成功入住,另一名师姐跳上床帮我把床铺好,一溜烟就走了。从此,我像很多同学一样,产生了“宠爱”师弟师妹的情结,师兄师姐的选择也潜移默化的开始影响着我。

  从来没有什么“法律梦”的我,到西政之前接受的法律熏陶仅限于“今日说法”,基于对外语的自信和兴趣选择了西政的英语专业。所以报法学辅修专业我也是随大流,只是不想浪费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西政从来不缺乏能人,在外语学院考过司法考试、考过英语专业八级且考上研究生的人比比皆是。大三面临各种重要人生抉择时,师兄师姐成了我的标杆。于是我又随大流提前半年准备司法考试。当未来不那么清晰的时候,环境很大程度影响了我的未来。

  从“占座”涉及的法律问题、“罚款标语”的主体资格讨论,再到“洗澡水降价”,西政无时不刻在用自由、民主的氛围影响着我。曾在西政求学的我是幸运的,毕业了才后悔当初没有多多加入当时的图书馆抢座大军。

  郭洋铭 2012级经济法学院(本科)

  流年似水,韶华易逝,不觉间离开西政校园已有两年。

  求学四载,“博学、笃行、厚德、重法”八字校训萦绕我心。驻足当下,回头望去,四年时光满满都是我内心最美好的样子:

  这里学风浓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学术报告厅门前人头攒动,三教自习室座无虚席,模拟法庭里唇枪舌剑;

  这里生活舒适而简单,既没有设施不全而不便的烦恼,也没有深处嘈杂之市的喧嚣,既无“丝竹之乱耳”也无“陋室之怅惘”;

  这里风景如画,有“几处早莺争暖树”的生机,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艳,有“梧桐叶上萧萧雨”的萧瑟,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静谧。

  我很庆幸来过这里,我会记得博学楼的馥郁书香,也会记得学林街的车水马龙;我会记得图书馆的宁静庄严,也会记得食堂的熙熙攘攘,我会忘记的,大概只有那些我已经忘记了的。

  西南政法大学,很高兴认识你。

  杨文霞 2014级经济学院(本科)

  19岁之前从没想过到西政读书,23岁的自己也从不后悔遇见过你。在西政的四年是一生宝贵的回忆。

  在西政读书的体验大概就是:新校区距离最近的商圈需要一到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车程。于是,无所事事的多数人,日常三件事:睡觉、上课和发呆。而单身学霸们的日常三件事,无非就是:睡觉、读书、以及在睡觉和读书时都保持思考。

  西政有一江湖名称:回兴停水停电放假晚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楼下张贴停水停电通知已是常有之事,不过这些情况在近年来改善很大,所以对实际学习生活也没有很大影响。西政算是西南片区放寒暑假最迟的学校之一,所以其他外地朋友寒暑假来重庆游玩时,在大量时间陪同玩耍时,还要抽时间复习期末考。

  西政还有一江湖名称:回兴辩论术职业培训基地。辩论与批评,一直是西政的传统。在图书馆楼下的奶茶店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对方辩手”。赶上“天伦杯”,辩手们常常在敬业楼里面通宵讨论辩题,他们是真的见过重庆凌晨5点的太阳,所以个个口齿伶俐,思维敏锐。

  不过西政宿舍的配置算是很不错的了:上床下桌、空调、独卫加热水。西政宿舍不限制电压,所以几乎每个宿舍都自己配置了洗衣机,简直不能太爽。寝室里买了禁止使用的大功率电器,几个人偷偷煮火锅,有时多个大功率电器一起使用还是会导致跳闸,这个时候就会去宿管姐姐那里扮委屈,被数落一番后宿管姐姐还是会无奈的给我们打开电闸。

  在我看来,西政学风还是相当好的。期末考试的同学、以及考研党和司考党是图书馆和教室占座的主力军,对于这个问题《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上还专门刊登了《西南政法大学占座法(草案)》。从第一次踏入校门那刻起,西政便必定成为记忆中不可替代的美好,注定成为我此后人生的“断肠之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28-6199 739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蜀西路46号盛大国际7栋1单元401

2019 四川诚谨和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12009100号

技术支持:律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