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没几天,就听说震中在汶川县的映秀镇。这个消息对我来说是非常沉重的打击。映秀镇在我的心中,一直犹如初恋情人,因为那里有我和父亲两辈人的心血.....
1966年的8月1日,一支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建字61支队”的工程兵部队就诞生在那里。部队对外的代号是“建字61部队”,百万大裁军的时候改编为武警水电部队。
当年,以原四川水电工程局为基础,分别从铁道兵1师、铁道兵5师调来500名排级以上军官,另外在四川的内江、资中地区征兵3000组建起来的师级编制工程兵部队。刚组建的61部队司令部就设在映秀岷江河左岸的黄家村。支队长翟益涛、政委文平,副政委刘志明,政治部主任李万清,后勤部长王晓村。我父亲当时在司令部当协理员。由于“文革”学校停课,父亲担心我在社会上被不三不四的人带坏,就把我叫到黄家村和他住在一起。这是我第一次到汶川县映秀镇。
61部队的4个大队(团)顺着岷江河左岸一线摆开:黄家村、红村、豆芽坪、东界脑。十几公里的河岸上,穿梭着各种各样的工程车辆,彻夜轰鸣着施工机械,近万人的队伍在这里日夜奋战。终于建成了映秀湾水电站。这是岷江河干流上的第一座水电站。电站除了大坝是地面工程,其它的建筑物全都在山洞里。电站装机4台一共13.5万千瓦。在备战备荒的年代,这个建设在地下山洞里的电站,是一个具有重大国防意义的工程。那些日子里,我第一次接触了地下施工工程,第一次认识了不少年轻的战士,在那里我渡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少年时光。
没有想到若干年后,鬼使神差地我竟然也来到了这里修建水电站。从牡丹江当兵退伍回来后,我来到了映秀镇工作,在通往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渔子溪上建电站。于是,在映秀镇我一住就是5年。
在映秀镇的日子,虽然住的很简陋,生活也很单调,但是我很快乐。
夏日,每天晚饭后,我几乎都要沿着单位安装分局后面的吊桥走到岷江河的对岸去,顺着当年父亲他们施工用的基本废弃了的公路散步。有时候会走到黄家村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去看看;有时候走累了,我就在岷江河岸边找一块大石头坐下来,在那里看看小说,或者看着汹涌奔腾的岷江发呆。冬天,我和同事围在电炉边,煮着从耿达乡买回来的萝卜或者是映秀街上买回来的豆腐,喝点自己泡的药酒,红着脸和同事们海阔天空地瞎吹一通,那种日子很惬意。电站修好后,我随单位迁到了都江堰市城里。但是,耿达的萝卜,映秀的豆腐,多少年后,一直仍然是我的最爱。
映秀镇有三个水电站,我和父亲参加了其中两个电站的建设。后来,我弟弟从辽宁鞍山基本建设工程兵部队退伍,直接就分到了映秀湾水电站的学校去工作。以后,还把现在定居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侄儿也带到那里去读书。
可以说,我们一家人与映秀的感情是非常非常深的。没有映秀,就找不到我们这一家人的过去,就没有曾经的快乐时光......
所以,当听人说地震的震中就在映秀的时候,我当时就傻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对映秀镇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在映秀,还有我非常好的朋友。
原61部队副政委刘志明的儿子刘占锋从部队退伍下来后,和我弟弟一起分配到了映秀湾电站,他在电站的医院工作。我弟弟后来工作调动离开了映秀镇。但是刘占峰和映秀湾电站办公室的打字员小张结婚后,就把家安在了那里。我们的关系一直不错。地震发生后,我很担心他们的安危,但是没有办法和他们取得联系。后来,我听说这个单位在地震中有100多员工遇难。再后来,我又听人说,地震发生时,刘占峰已经跑到门外,当他回头看见妻子张朝英还迷迷糊糊地在睡午觉没有往外跑的时候,于是返回去拉她,这个时候楼塌了......
地震后一直都没有机会回映秀去看看。
我不知道,那里的山山水水变成了什么模样?那高高的羊子岭,滔滔的渔子溪水和奔腾的岷江,是不是还是那样的美丽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