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律师念念有“瓷”系列(2)——白色黄金、瓷王Meissen(梅森)

2021-07-19 来源:四川诚谨和律师事务所 作者:帅然 浏览:5310

  上期介绍了德国瓷器品牌“德累斯顿(Dresden)”,本期为大家介绍与瓷器德累斯顿同宗同源、享有“欧洲瓷王”之称的德国梅森(Meissen)瓷器。上期说到,德累斯顿(Dresden)坐落于易北河畔,是德国萨克森州首府,萨克森王朝首都。而梅森(Meissen)则是德累斯顿的一个小镇。

  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对中国瓷器狂热追崇,欧洲人纷纷模仿中国瓷器。在梅森之前,也有高仿的中国瓷出现,不过总是相距甚远。只有梅森一举成名,进而稳坐“欧洲第一瓷”宝座。


图:梅森大教堂

图:梅森博物馆

左图:洛可可风格梅森天使吊灯

右图:梅森瓷偶——希腊神话“劫夺欧罗巴

  一、梅森的起源——荒唐炼

  金师和狂热瓷器迷

  1701年的秋天,柏林街头一名叫做约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尔(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1682-1719)的19岁少年鼓吹自己是能制出黄金的炼金术师。伯特格尔是柏林有名药剂师佐恩的学徒,家境贫寒,他的学徒生涯似乎并不成功,却对炼金术十分着迷。据传他曾从一位名叫拉斯卡里斯的希腊僧侣那里学到了神秘的炼金术,后者甚至还将一瓶神秘的红色粉末送给了他。

  1701年,他给德国商人表演炼金术,先将硬币熔化后再掺进某种红色粉末,之后硬币被炼成了金灿灿的金子。炼金术被视作欧洲近代化学的先声。所谓的“红色粉末”其实是金沫加入水银处理后的呈现状态,一旦加热,水银完全挥发,就会出现黄灿灿的金子。精通这些化学魔术的伯特格尔,就这样成为能够“点石成金”的特异之人。

  随后他名声大噪,甚至惊动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国王腓特烈一世召见他,要他为自己造金子,其实伯特格尔的表演只是一场魔术,无奈之下伯特格尔逃离了柏林,躲到邻国萨克森的城市维滕堡(Wittenburg)。正在为军费一筹莫展的萨克森国王奥古斯都二世欣喜若狂,他很快抓住伯特格尔,派兵将他押送到德累斯顿的柯尼希施泰恩城堡(Festung Königstein)。从此,伯特格尔便以特殊囚犯的身份开始为萨克森国王炼金,进行着毫无结果的实验。


图:奥古斯都二世画像

  在这样一种毫无希望的困境中,他被送到了当时正在全力研制瓷器的埃伦弗里德·瓦尔特·冯·契恩豪斯(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 haus)的实验室,契恩豪斯是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受奥古斯都二世的委派,勘测萨克森的自然资源,并花了20年时间观察玻璃作坊和彩陶工厂的操作,在国王的实验室里锲而不舍地研制瓷的配方。他为伯特格尔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即与自己合作炼制瓷器。伯特格尔与契恩豪斯自此在“宛如地狱”般的地下室工作了六年,旁边是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的热窑炉,“他们每隔半个小时就看一下窑炉,像看护牲口似的,红红的火光让人赶紧跳开。里面太热了,他们的头发被烧焦,地板滚烫,他们脚上起了大水泡” “伯特格尔像‘扫烟囱的人’,他的脑袋上缠着打湿的破布条”——现存的伯特格尔笔记本的一页上记载着1708年1月的一次实验的情况 。


图:埃伦弗里德·瓦尔特·冯·契恩豪斯

  由于契恩豪斯已研制出可熔化各种金属甚至金刚石的多重聚光镜,他们研制瓷器时便可观察各种粘土和矿物在聚光镜高温下熔化、烧结和釉化的化学反应,比较欧洲仿瓷器与中国瓷在高温下的区别。在伯特格尔与他合作之后,早有研制经验的契恩豪斯发现了制出瓷器最关键配方。然而这位数学家在1708年就去世了。伯特格尔在原本的基础上于1709年成功制出棕瓷,而后又制出白瓷,解密了制作上等瓷器的配方。


图:伯特格尔向奥古斯都二世展示研制成果

  而奥古斯都二世恰好是个狂热的中国瓷器迷,于1710年创办梅森瓷厂。1713年,梅森瓷厂又因烧制出高品质的白瓷而再次震惊欧洲。1725年,梅森瓷厂的窑炉里终于烧制出了青花瓷器。

  由于不想制瓷秘方泄露,奥古斯都二世软禁了伯特格尔。1719年,这位在欧洲瓷器史上足以名垂青史的年轻人,病逝于德累斯顿,年仅37岁。


图:梅森上市后大受欢迎

  二、梅森的标志:“蓝剑交锋”

  1722年,为证明梅森的原创性,经当时瓷器厂的督察官员Johann Melchior Steinbrück提议,使用萨克森选帝侯徽章中的一部分,即两把选帝侯剑作为标志。300多年来,“蓝剑交锋”成为了梅森高品质的象征。


图:现代梅森采用的标志

图:梅森各年代采用的标志

图:1800年—1825年间,梅森山寨中国瓷器而“仿造”的汉字

图:代表梅森各制造年份的记号

  一个作品从成型到最后出品,要经过很多遍烧制,每一遍烧制,都有一定的失败率;每一次上色手绘上釉的过程,也会有染色、釉上不满等情况发生。这些因失败或不满而出来的瑕疵品,则会被判定为二等品。

  梅森会在非一等品或白瓷的底款双剑上或旁边,划出一道或几道穿透釉面的痕。划痕的目的是为防止黑心商家以次充好。而近代梅森的一等品基本就是无暇,就算是二等品,也很难看出瑕疵。


图:梅森非一等品标志

  ※一等品:双剑上或旁边没有杠

  ※二等品:近代梅森双剑上有杠。(老梅森的白瓷也会有一杠在双剑上)

  ※双剑旁的杠:本品以白瓷出售

  ※四道杠:瓷厂内部销售


图:梅森底部各标志详解

  a-Workers number:素瓷成型以及表面雕刻的工人编号

  b-Yearly symbol:区分制造年代的记号

  c-Form Number:器形的项目编号

  d-Trade mark:釉下的蓝色双剑,梅森品牌的身份证明。

  e-Pattern-Number:系列编号

  f-Painter-Number:画师编号

  g-Weiβ-Stamp (White):白瓷标记(比较少见,大部分是一道杆)

  h-White-Cut:代表着白瓷的一道杆,市面上的白瓷基本是这道杆

  三、梅森的发展——涅槃重生,

  稳坐“欧洲第一瓷”宝座

  18C中期,随着法国路易十六扶植的塞弗尔(Sevres)以及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腓特烈大帝)创办的皇家柏林(KPM)的兴起,梅森在欧洲瓷器中失去了它的艺术领导地位。

  决定梅森衰败的关键因素是其内部的一场危机:瓷厂的主要负责人——昆德勒(Kaendler)和海洛特(Höroldt)意见不合,昆德勒遵守保守的古典主义,使梅森丧失了创造力,进而迫使瓷厂年轻的艺术家们纷纷前往其他瓷厂工作。此外,瓷厂盲目追求高绩效开始复制其他瓷厂的作品(如:塞弗尔、皇家切尔西)。


左图:梅森瓷厂                      右图:梅森天使烛台

  1756年,七年战役爆发,瓷厂关闭,梅森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结束;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瓷厂陆续恢复生产;1764年,著名艺术家米歇尔•维克多•亚希尔(Michel Victor Acier)加入梅森,创新了艺术风格;1806年,瓷厂更名为“皇家萨克森瓷器厂”;1849年,恩斯特·奥古斯特·劳特里茨加入梅森负责设计,诞生了梅森的洛可可复兴风格,开启了梅森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864年,梅森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梅森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原有瓷器模具,以便随时能重新制出梅森瓷器;1918年,随着德国君主制覆灭,梅森由“皇家萨克森瓷器厂”改名为“梅森国家瓷器厂”;1920年,梅森瓷器在莱比锡开设了梅森艺术学校;二战期间,梅森发展受阻,尽管瓷厂为德国军队提供餐桌器具、奖章、雕塑等产品,但在1945年二战结束时,瓷厂全面停工;1960年代,瓷厂恢复生产,并成立了集体艺术发展组织,开始创作当代的艺术风格。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和全手工制作。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梅森依旧在瓷器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


图:洛可可风格的梅森瓷器

  四、梅森各经典系列

  梅森瓷器种类繁多,可以从样式、花纹以及材质等方面来划分各系列。

  (一)B-form系列

  B-Form系列可以说是梅森瓷器最经典和华丽的系列之一,创作始于1855年,同時诞生的还有X-Form系列。当时这些作品并未冠之以B-Form之名,只是后来的艺术家在复原时,在模具中发现了暗刻的B字母,从此该系列被命名为“B-Form”。艺术家鲁特瑞慈(Ernst August Leuteritz) 运用了梅森自有的雾金和亮金技术,将想象中的神兽以及喷泉形状等元素相结合。

图:梅森B-form系列

  B-Form系列,每个色系的产品都极致地表现了19世纪中晚期的洛可可风采。它的金色纹路透露着华丽优雅的气息,历经150多年,无论在梅森哪个历史阶段,都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图:梅森B-form系列

  (二)X-form系列

  与B-form系列同时诞生的还有X-form系列,与B-Form系列相似,X-Form系列也是梅森华丽风格系列之一。在白釉和描金的双重作用下,线条更具张力,同时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这种远观大气,近看灵秀的风格来自洛可可风,极其符合王室御用瓷的高贵身份。线条塑造出显眼的浮雕,装饰里最抢眼的是梅森独一无二的酸性镀金法,利用酸性蚀刻的原理将金彩绘成脉络分明的凹凸表面,形成具有明暗对比的镀金效果。


图:梅森X-Form系列,最后两图为作者收藏

  (三)一千零一夜系列(又名“阿拉伯之夜”)

  一千零一夜系列是梅森首席画师海因茨·威尔纳教授(Heiz Werner,1928年08月27-2019年9月18日)的代表作之一。该系列的茶具大全套(20余件)市场价达七位数,因此梅森也被称作“百万梅森”。随着Heiz Werner教授的逝世,该系列身价也是水涨船高。


图:海因茨·威尔纳(Heiz Werner)教授

  教授从1966年开始设计构思,以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中的神秘故事为元素,绘制出一个个奇妙的场景。全系列涵盖餐具、瓷板画、瓷偶等。这个系列的餐具不仅使用大剪裁造型,也使用了更为独特的绘画表现手法,重新阐述了这个经典的阿拉伯故事。


图:梅森一千零一夜系列,最后两图为作者收藏

  教授本人性格积极开朗,他将情欲色彩、俏皮的眨眼等元素融入到这个系列的作品中。1969年,他使用柔和的色调、丰富的色彩来绘制轮廓,在瓷器上画出了这些场景,效果非常惊艳。



图:梅森一千零一夜系列瓷板画,价格均在六位数以上

  (四)仲夏夜之梦系列

  该系列同样出自于海因茨·威尔纳教授(Heiz Werner)之手。比一千零一夜系列数量更少,因此价格也更高。《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笔下浪漫而充满起伏的一部戏剧,在深入研究了作者,并多次观赏过《仲夏夜之梦》剧场版的过程中,教授觉得不能用有血有肉的真人来刻画仲夏夜之梦里的人物,必须找到别的形象来刻画人物。教授最终在拉德博伊尔的娃娃博物馆里找到了灵感,即用玩偶来描绘这部经典剧作中的角色。


图:梅森仲夏夜之梦系列

  教授以可爱俏皮的画风,轻盈的笔触勾勒出瓷器上的图案。玩偶由散落的花朵和叶子构成,并以质感强烈的黄金和铂金来装饰。另外还有用银彩勾勒的蝴蝶、蜻蜓、猫头鹰、甲虫等。整体基调则通过蓝花环绕和点绘来体现浪漫、梦幻、富有生命力。这种复杂的图案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处理,在火中淬炼出各种变化的颜色,才能最终呈现出如梦似幻的视觉效果。教授用自己独有的、可爱灵动的画风诠释了莎士比亚的这出戏剧。


图:梅森仲夏夜之梦系列

  (五)梅森大裁剪写意系列

  该系列的设计师是Ludwig Zepner(1931-2010年)教授,其以不规则与现代的设计而出名,曾在1973年与梅森的其他三位艺术家(Rudi Stolle, Peter Strang,Heinz Werner)同获东德最高艺术奖,1981年获得东德最高设计师奖,至今他的大裁剪设计仍是梅森的经典代表,还有很多不规则设计的花瓶至今仍然是梅森现代设计的典范。


图:梅森大裁剪写意系列

  (六)蓝洋葱系列

  1739年,梅森画师J.D.Kretschmer 模仿中国青花瓷的技法,用酸化钴蓝在白瓷上描绘出图案。德国人见到中国瓷器上所刻画的多子多福的石榴花,误以为是洋葱,因此这一系列得名为蓝洋葱。


图:梅森蓝洋葱系列

  (七)雪球花系列

  雪球花系列诞生于18世纪30年代,是该时期最杰出的作品。这个系列代表了高超的美学和技艺水平,每一朵花都是由手工制作,再用工具置于瓷器之上,然后分别上色。


图:梅森雪球花系列

  (八)天鹅系列

  天鹅系列是当时的财务大臣布吕尔伯爵(Minister Count Bruhl)定制的产品,从1737年到1741年,梅森花了四年的时间制作出了多件天鹅系列的餐具套装,将天鹅、芦苇、流水、希腊神话等主题刻画在餐具上,让瓷器有了不同的生命力。


图:梅森天鹅系列

  (九)明龙系列

  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图腾,明代的龙通常为四爪龙,到了清朝才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梅森的明龙即是四爪龙。明龙图案为梅森最早期的图案纹饰之一,由奥古斯都二世定制的餐具系列开始。红明龙尽显帝王气质,黑明龙则更多了一层神秘氛围,火云的搭配与大面积的留白带来了类似东方却又不尽相同的特殊美感。


图:梅森明龙系列

  (十)印度之花系列

  梅森的印度之花其实和印度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中国和日本的瓷器是通过东、西印度公司运输到欧洲,所以统称这类带有东方色彩的图案为印度之花。印度之花的种类非常多,最经典的印度红、绿图案。


图:梅森印度之花系列

  (十一)梅森瓷偶

  梅森还有诸多瓷偶,主题繁多,或为神话故事,或为乡村生活,或为动物世界,美轮美奂,价值不菲。


图:梅森瓷偶

  注:本文仅用于收藏交流,非商用。本文图片来自于梅森官网、各大瓷器古董商店铺及公众号等网络图片。

028-6199 739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蜀西路46号盛大国际7栋1单元401

2019 四川诚谨和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12009100号

技术支持:律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