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情是否系离婚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

2018-10-09 来源: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法院2016年度案例》 作者: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 车小娇 浏览:917

婚外情是否系离婚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
 

本案例选自“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编写,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法院2016年度案例》,案例编写人: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 车小娇

【案件基本信息】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2014)武侯民初字第2910号民事判决书

案由:离婚纠纷

原告:平某

被告:黄某

【基本案情】

原告与被告于2012年9月19日登记结婚,于2013年12月21 日生育一子。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被告与其他女性有婚外情。

2014年2月24日,被告到原告母亲家中与原告及其家人发生纠纷。原告认为与被告的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诉至人民法院,请求判决离婚以及被告支付原告精神损失费5万元,并要求处理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

在庭审过程中,原告提交在被告电脑中获取的被告与案外人的床照、被告与案外人的出游图片等证据,拟证明被告与其他女性同居的事实,要求被告支付原告精神损失费;被告认为床照的取证方式不合法,且对出游图片的关联性有异议,请求驳回精神损失费的主张。

【案件焦点】

婚外情是否系离婚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

【法院裁判要旨】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平某与被告黄某缺乏夫妻间的交流、沟通与信任,导致夫妻关系不睦。被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其他异性发生婚外情激化了原、被告双方之间的矛盾,原告遂起诉离婚,被告同意离婚。上述事实足以证明双方当事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故本院对原告提出离婚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关于原告平某主张精神损失费的问题,本院认为,虽然被告有婚外情的行为,该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婚姻关系,但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与婚外异性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故该行为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法定事由,因而被告不具有离婚损害赔偿意义上的过错,故本院对原告平某要求精神损失费的主张不予支持。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依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之规定,判决:

一、准许原告平某某与被告黄某离婚;

二、驳回原告平某某关于精神损失费的诉讼请求。

【法官后语】

婚外情是否系离婚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将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四种情形之内,即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上述四种情形常因误读而被人为扩大。

在实践中,一方当事人认为只要对方存在对婚姻不忠的行为即可请求损害赔偿。

而考究《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均以行为为界限,该行为方式已被法律固定,是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事由,不得人为泛化理解。

婚外情等行为不必然等同于“重婚”或“与他人同居”。区分三者可从其概念入手。根据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未办理离婚手续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或者没有登记结婚而与他人以夫妻名义持续同居形成事实上的非法婚姻的行为。

广义的婚外情是指夫妻一方,与婚外异性发生超出友谊的关系。可见,婚外情的范围大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和重婚。有的婚外情的情况,譬如“一夜情”、临时姘居,便不属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与他人同居和重婚的情形。亦即,婚外情等行为未发展为与他人同居或重婚的,即使对方有过错,一方当事人也不得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在实务中,法官将对证据进行综合评价,从过错方与第三者相处方式、接触地点、时间长短以及是否生有子女等方面综合界定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属于“婚外情”还是“与他人同居”,从而判断能否达到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条件。

【诚谨和评论】

本案所提出的问题还是需要回归到《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上述第(二)项“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是否包括“婚外情”?“法官后语”认为,“婚外情”是指夫妻一方,与婚外异性发生超出友谊的关系。其概念大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和“重婚”。并且,对于第46条的情形不应当做扩大解释。

从四川地区法院的司法实践来看,对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中的“同居”关系做严格的解释:“法律上的同居关系通常是指已婚者与婚外异性存在着比较持续的、稳定的共同居住情形”,强调同居的持续、稳定。如果无过错方仅能证明过错方与婚外异性有超出友谊的关系,甚至婚外性关系,不能当然的认定过错方与婚外异性有同居关系。

但是,从四川地区案例可以看出,如果过错方与婚外异性有非婚生子女,一般认定构成“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法官后语”总结:在实务中,法官将对证据进行综合评价,从过错方与第三者相处方式、接触地点、时间长短以及是否生有子女等方面综合界定当事人的过错行为是否属于“与他人同居”。从法条解释和目前司法实践看,这一结论值得参考。

无论对法条是否做严格解释或者某地司法实践的倾向如何,均不妨碍非过错方在起诉离婚时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就诉讼策略讲,如果有证据证明过错方有“婚外情”,起诉离婚时应当在诉讼请求中加入离婚损害赔偿。

1.付某与张某离婚后损害责任纠纷案,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川01民终1252号:孩子并非经有资质的意愿做人工受精手段受孕,不能排除因第二项而怀孕的事实,法院支持了非过错方50000元损害赔偿金。

2.王某某与杨某甲离婚纠纷案,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川15民终754号:一方犯重婚罪,法院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过错方的经济情况,支持了非过错方12000元损害赔偿。

3.田某甲与许某某离婚纠纷案,四川省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川11民终289号:过错方与他人非婚生子,法院支持了非过错方10000元损害赔偿。

4.涂某与周某某离婚纠纷案,四川省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川17民终624号:“法律上的同居关系通常是指已婚者与婚外异性存在着比较持续的、稳定的共同居住情形。”

胡焱杰律师:18602885333 huhuonline@163.com
胡孟宁律师:13882188933 hml-lshi@163.com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蜀西路46号盛大国际7栋1单元401

2019 四川诚谨和律师事务所 蜀ICP备12009100号

技术支持:律品科技